华人网本篇文章1263字,读完约3分钟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是在约后汉初期,但直到魏晋南北朝为止,渗透到中华大地并普及。 这期间,离开了几百年。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根据《弘明集道安传》,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四百多年才真正开始被中国人接受,是因为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深入人心,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个人认为,上述只是说了一个原因,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理解上的问题。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人们很难理解这一点,自然无法产生共鸣,更不用说宣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代会成为印度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黄金期?

其实,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既有大乘系也有小乘系。 但是,最终在中国繁荣的是主张“性空”的大乘系古典《般若经》。
魏晋南北朝时代,“清谈之风”盛行,学者僧人皆崇尚老庄。 般若之的“空”与老庄的“无”很相似,这引起了清谈家们的有趣之处,进而作为老庄思想的延长线开始探索印度佛教。 这也是早期汉译佛典中“涅槃”翻译为“无为”、“菩提”翻译为“道”、“真如”翻译为“本无”、“沙门”翻译为“道人”的理由。

特别是曹魏年间洛阳白马寺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中,作为老庄思想的中心之一的“自然”,竟然出现了五十六个地方。 比如“他的佛国土,无为自然,都是积众善”,“仅次于无为自然,泥洹(涅槃)之路”,“都是承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身”等。

据《大藏经高僧传》记载,第一个利用老庄思想理解印度佛教的僧侣是名僧道安和同时代的竺法雅。 “凝正有器度,少喜外学,长通佛义。 衣冠士子,咸附中伤……以经中事数,仿照外书,活出生解的例子”。 这里的“外书”是指“庄子外物篇”。 为了容易发扬佛法,向不擅长佛理的学者讲经,竺法雅借用大家熟悉的庄子思想,举一个深入浅出的例子来证明。

竺法雅之后,又出现了一位高僧支遁(支道林),融合老庄思想和印度佛教贯通,在老庄解释佛理,用佛理解释老庄,在美丽的意义上风靡一世。 据《大藏经高僧传》记载,支遁在解释《般若经》时说:“丈夫般若波罗密者……因为没有东西,所以东西很经济。 没有智慧,所以智慧就有运气……有道理就废话,忘记智慧就全……诸佛般若无始,揭示万物的自然”。 ——这是用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为”和庄子的“得意忘词”解说佛教的般若境界,作为“赖其智无为,因此能为用”的东西。 在《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支遁为《庄子逍遥游篇》作了注,还记载着“夫逍遥者,明至人心”。 庄园修路,指鹏鸿……人愿上天,游不开浪。 东西如果不是东西,遥远我得不到……若夫有欲望,有那条腿,就好像很天真……如果没有腿,为什么会自由? ”。 ——这是假装“有我没有我”,说明为什么得到了“逍遥”。

除了上述两个僧人外,魏晋南北朝还深谙老庄,出现了许多以老庄注释命名的僧人。 比如写《老子略注》的慧严、《老子义畲》的慧琳、《老子道德经注》、《庄子逍遥游篇注》的慧琳等。

魏晋南北朝老庄思想的盛行,可以说为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接受和迅速发展提供了途径,印度佛教最初也只有依赖老庄思想,才能引起学者僧人的探索和共鸣。

(资料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张桐)


标题:【要闻】佛教靠老庄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210822/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