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邓爽)“华裔青年为‘制造中国’贡献‘创造中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创新文化。 ”。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企业( pimco )副总裁和全球投资经理邹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于29日圆满落幕,期间来自五大洲8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华裔杰出青年代表齐聚北京,共同探讨中国快速发展创新的道路

邳昊认为,为了为“创造中国”贡献力量,华裔青年必须多回中国看看。 他在这一行参观了中关村华创园和软件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关村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其基础设施完全不亚于硅谷。 ”。

比较一些人才放弃创新中小企业向国际大企业转移的现象,邹昊认为这不利于“创造中国”。 “为了尽快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必须酝酿华裔尖端科学技术人员的创业创新热情。 ”。

“创新需要大量投资和极其长期的积累,所以把先进技术和人才带入中国可以更迅速地形成‘创造中国’”。根据迄今为止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展望,美国华夏学者协会国庆节基金会的陆晶理事认为,华裔青年是良好的

在新加坡从事数字媒体和社会交流媒体的新加坡中国商会青年团理事李晓君据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些科学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许多地方。

他以微信为例说,他几乎把其他国际同类产品的功能融合到一个手机应用中,是非常创新的科学技术工具。 在很多国家,微信相当流行,但当我知道它是中国的企业品牌时,我很惊讶中国的科学技术含量这么高,比美国的很多应用做得更好。

“很久以前,中国总是复制其他国家的电子科技,现在很多中国的科技企业构建了很棒的实用创新模式。 现在中国正在崛起,很多外国企业也在学习中国的科学技术。 ”。 李晓君建议华裔青年聚集自己接触的先进理念和科技交流,为“创造中国”注入“智慧源泉”。

荷兰青年公司协会会长助理朱授恩指出,“制造”和“创造”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 “每个国家都致力于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是重要的课题。 在有点欧美的发达国家,两者的结合也不紧密。 因此,中国通过良好地结合两者的关系可以超越欧美。 ”。

现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多,博士的毕业人数超过了美国。 对此,朱教授恩氏认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海外人才资源是“创造中国”实现的重要条件。


标题:【要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华裔可有大作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210725/4016.html